色彩療癒大有來頭
文/彩光王
色彩治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早以前。
公元前26年就已經存在的《黃帝內經》, 提出五行(青、黃、紅、白、黑)的觀念,成為中醫學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。
許多人會利用水晶洞、寶石改變身邊的能量磁場,其實古希臘、印度、中國、埃及很早就精通此道,包括廟宇、教堂也都運用五顏六色來幫助信眾求平安。
十七世紀,牛頓(Sir Isaac Newton)運用三稜鏡發現光譜的存在, 完成光分解實驗,發現不同的波長與頻率會產生不同的色彩。
在這一色彩科學基礎之上,後人陸續有了更新發現和進步的色彩能量應用,且範圍遍及光學、化學、美學、生理學及心理等各界領域。
1878年,艾德恩 巴比特博士(Dr.Edwin Babbitt)出版《光線及色彩的原理》,他不單只是利用太陽光,還設計人工彩色光,合併諸多不同顏色,成功治癒許多頑固的疾病。
十八世紀之後,醫學證實紅藍光可以放鬆神經、維持體內的平衡,治療膝蓋的神經痛。
現代的復健醫療,就常為病人照射紅外線光。
而其實光還可以有更細微的應用。
十八世紀的人類就知道紫外線可以殺菌,現代人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裡的烘碗機、飲水機。
醫院用紫外線光療法,治療免疫系統異常造成的乾癬、白斑等皮膚病,黃膽病患則照藍光,
運用膽紅素吸收藍光的特性,藉著藍光將膽紅素分解後排出體外。
本篇文章錄自《酸痛的彩光療癒》一書
|